中國電力網訊 國家電投江西江口水電廠水工中心水務班目前分為兩個專業(yè)組--水調組與觀測組,現有員工14人,年齡50歲以上7人,擔負著全廠防洪度汛、水庫優(yōu)化調度、經濟運行、遙測系統及觀測等設備設施的操作和維護任務。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的持續(xù)延伸,如何推進黨建帶班建、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變得十分迫切。為此,江口電廠探索實踐黨小組帶班組工作模式,充分發(fā)揮黨小組在班組建設中的引領保障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安全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一、規(guī)范設置黨小組
將水工黨小組設在班組上,黨員班組長任黨小組長。保證黨員骨干與班組骨干能夠全方位發(fā)揮作用,擴大黨組織在班組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切實做到“無死角”,發(fā)揮黨小組的前沿陣地作用。
水工黨小組配有一名支部委員,負責指導黨小組和班組建設,引導黨小組在班組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提升黨小組長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黨員“三帶頭”推動黨小組帶班組措施落實落地
帶頭創(chuàng)效益。針對中心在安全生產、防洪度汛、大壩運行維護方面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組織黨員骨干開展揭榜攻關,定期總結推進,解決制約生產的難題,確保大壩安全。
帶頭強技能。開展“黨員有話說”,班組黨員利用班前會時間講授安全生產、操作技能、應急處置知識。開展“黨員+青年”結對子培養(yǎng),通過專業(yè)考試定期檢驗黨員帶徒效果,強化班組技能整體的提高。
帶頭建和諧。推行黨員“1+N”聯系群眾工作法,每名黨員根據自身特長和員工群眾特點,有針對性聯系班組內的1至3名員工群眾,從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進行全方位幫助,促進隊伍和諧穩(wěn)定。
三、“1113”工作模式保障黨小組帶班組務實有效
“1113”即一會、一記、一訪談、三爭先。
“一會”即:每月至少召開一次黨小組會,圍繞安全生產、防洪度汛、設備維護中的難點、痛點,與班組共同破解各類發(fā)展難題,充分發(fā)揮黨小組在班組建設中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
“一記”即:為每名班員發(fā)一本記事本,用于記錄學習,工作日志,總結感想建議等,并在班組會上分享交流,培養(yǎng)班員發(fā)散思維,收集優(yōu)秀建議。被集團公司采納的建議,“以班組為單位,進行師帶徒形式學習發(fā)展”就是這種形勢下的產物。
“一訪談”即:水工黨小組堅持每季度安排黨員與班員進行一次深度訪談,解決班員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提升班員政治覺悟,拔高思想境界,促進班組團隊建設。
“三爭先”即:黨員爭先;班員爭先;班組爭先。黨員爭先,為黨員先鋒崗進行授牌,并通過常態(tài)化推進黨員績效管理工作,讓黨員亮身份、做表率;要求黨員自主制定登高目標,集中公示接受監(jiān)督,以此來提高每一名黨員工作積極性;通過黨員先鋒隊、示范區(qū)等特色載體,讓黨員帶思想、帶學習、帶安全、帶技能、帶作風。班員爭先,開展“水工中心動態(tài)績效考核”,采取以季度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員工考評成績最后兩名下浮一級績效工資,前三名上浮一級績效工資。通過對班員的綜合考評,在班員群體中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實現全員爭先。班組爭先,將班組建設內容細化,并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引進動態(tài)考核機制,激發(fā)全員參與班組建設的積極性。積極組織開展庫區(qū)淹沒調查并要求設計院形成江口水庫恢復水位論證報告,及時向省防指、地方政府溝通匯報汛限水位恢復工作事宜,在省防指和地方政府的合力支持下,江口水庫汛限水位恢復工作終于取得了重大進展。
四、黨建帶班建,實現班組工作新突破
班員素質有了新提升。兩名班員獲得崗位晉升。班員積極撰寫專業(yè)技術論文4篇,參與職稱評定、技能師評選,兩人成功通過工程師評定,一人通過技能師評選。
攻堅克難有了新動能。班組成員積極參與技改項目,完成了江口水調自動化系統升級改造、左岸溢洪道左側山體排水孔施工、右岸溢洪道雨棚改造施工項目,目前積極推進高橋大壩安全性評價、江口大壩壩面及防浪墻改造、江口水電廠防雷檢測項目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把項目建設效率關、質量關,推動我廠提質增效。
安全生產實現新突破。2021年1月,水工中心水務班被江西公司授予建功創(chuàng)一流安全生產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21年4月,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贛汛〔2021〕8號文批復 江口水庫汛限水位恢復至70m運行;本年度安全有效調度6場洪水,助力安全生產“零事故”。通過騰空庫容、攔蓄洪尾等方式,為江口增發(fā)電量約400萬kwh,高橋增發(fā)電量90萬kwh。
實踐證明,黨小組是班組發(fā)展的燈塔,班組是黨小組施展的平臺。只有激活“黨小組+班組”的黨建模式,暢通“最后一公里”,才能實現黨建工作在班組的有效推進,進而增強班組發(fā)展后勁,為推動企業(yè)和諧發(fā)展提供堅強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障。(夏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