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單位寫字樓等電梯時,一某知名礦泉水的視頻廣告吸引了我的注意,讓我在等待電梯的“垃圾時間”里少了一絲焦躁、多了一些感慨。視頻很簡單:一個礦泉水瓶,經(jīng)過一點點注入水,瓶身逐漸演化成一個“豕”字,即“豬”字。而后,畫面飄過一個房頂,蓋上“豕”字,一個現(xiàn)代漢字——“家”字如沙漏般立刻浮現(xiàn)與眼簾。
且不論這礦泉水質(zhì)量如何,單論這則廣告創(chuàng)意還是動了幾分心思的。況且,時下正是破舊迎新之際,這個創(chuàng)意也是十分“應景兒”的。
公元2019年是我國農(nóng)歷乙亥豬年。說起“豬”來,它不僅是我國十二生肖中的一個,而且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首先,咱接著開篇說的“豬”字與“家”字的淵源。遠在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西漢時期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中就有記錄:“宀為屋也”,“豕”為豬也,二字相合即為“家”也。在中華民族這個以農(nóng)耕文明為基礎而發(fā)祥起來的中華文明系統(tǒng)中,充分說明了“有家就有豬”、“無豬不成家”的道理。也由此可見,豬——這個被我們祖先最早馴化并飼養(yǎng)的家畜,對于我們先民社會非凡的意義。而后,明代李時珍又言:“豬為天下畜”。時至今日,民間仍然有“百菜不如白菜,諸肉不如豬肉”的說法??梢?,豬在我們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其次,從傳統(tǒng)房屋的構建來看“豬”的重要意義。在我國古代、甚至現(xiàn)在的某些北方的農(nóng)村地區(qū),依然保留著院子的西南角位置建設豬圈或者廁所的傳統(tǒng)。至于為何放在西南角,說是跟“風水”有關。其實更大的原因是由于我國北方冬季西北方居多,夏天東南風多,一年四季西南風最少,把豬圈設在西南方,可以防止豬圈的氣味被風吹到房間里來,可見我們老祖宗的風水理論還是很有科學依據(jù)的。同時,由于豬是農(nóng)業(yè)社會家庭中的重要的財產(chǎn),為了防止盜賊,有的房子結(jié)構為上下兩層,類似現(xiàn)代的LOFT格局:上層住人、下面是豬住的地方,也就是“豬圈”。無論怎樣,從豬圈幾千年來成為人們居所的“標配”來說,不難看出“豬”與人類生活的息息相關。
接著,從歷史文物中領略“豬”的魅力。湖南博物館中,有一件當?shù)爻鰣D漢代瓷豬圈。這個瓷豬圈是在一個陵墓中出土的若干文物之一。這件瓷豬圈制作相當精美,豬圈中清晰可見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在悠閑地吃著草料,四周是橢圓形的磚石砌起,墻上還陰刻著精美的瓦片,可見主人對豬的喜愛,夢想將自己生前飼養(yǎng)的家豬帶到陰間,祈禱自己來另一個世界里也能有豬肉可以吃、安享溫飽。也是在漢代,由于那時候的人們有“視死如視生”的觀念,認為人死后靈魂會在另一個世界里重生,因此生前享受的物質(zhì)財富也要被帶到陵墓中,在另一個世界里陪伴自己。漢代的“玉豬握”就是這樣背景下的產(chǎn)物。豬,又是財富的象征。所以漢代的大戶人家、王侯將相都喜歡在死后手里還能時刻握住那只玉豬。小小的玉豬,短軀干、長嘴、尖耳、體態(tài)豐腴、憨態(tài)可掬。玉質(zhì)百中泛青、晶瑩溫潤、雕刻采用漢代獨有的“漢八刀”技藝,線條簡潔明快、遒勁有力、干凈利索、揮灑自如、寥寥幾刀便將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豬刻畫得出神入化,顯示了我國古代匠人高超的藝術文化水準。又因為玉,從原始社會開始就被古人認為是人類與上天溝通的媒介,不僅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更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神秘禮器,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更是非王侯將相不可用的。而在如此珍貴的玉器中,出土了大量的玉豬形象,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當時人們對豬的喜愛和珍視程度。
再說,“豬”與“年”那些扯不清、理還亂的故事。今年擁有400多年歷史的網(wǎng)紅故宮也“上新了”——特別推出了“紫禁城里過大年”的活動。說起紫禁城里的春節(jié),有一項傳統(tǒng)是不能不說的。那就是每逢春節(jié)期間,在坤寧宮里都要進行的“朝祭”。所謂“朝祭”,就是由清朝統(tǒng)治者信奉的薩滿法師祭祀的系列活動。其中,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皇帝要帶領王公大臣到坤寧宮里分享祭祀的“祚肉”。這種“祚肉”其實就是白水煮豬肉,無鹽無味,半生不熟,而且都是大塊大塊的,味道實在難以恭維。但由于分享的祚肉是薩滿祭祀的貢品,也是皇帝對王公大臣的褒獎,就連皇帝本人也要當眾吃下。王公大臣們?nèi)舨怀陨踔脸缘臅r候表現(xiàn)得不情愿都會被認為是對薩滿的褻瀆、對皇權的蔑視,所以這大碗的“白水煮豬肉”縱使再難以下咽,也要虔誠而“愉快”地吃得干干凈凈。這些平日里吃香喝辣的王公大臣們哪里受得了這個“罪”,據(jù)說后來就有人賄賂宮中的太監(jiān)事先在分配的碗里加點椒鹽、或者在割肉的刀上面夾帶點用浸泡過醬汁的綿紙,只為了在白花花的豬肉里帶點味道。而那些沒有賄賂太監(jiān)的王公大臣們可就慘了,只能當著皇帝的面,把一大碗無味半生的滾刀肉吃得干干凈凈。而皇帝對此事大多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也有例外的情況,乾隆年間,就因為有大臣被皇帝發(fā)現(xiàn)在吃“祚肉”是自己私帶食鹽,被乾隆發(fā)現(xiàn)了,皇帝大怒,立即被革職發(fā)配,真所謂“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啊!
拂去遠古風化的遺痕,透過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大門上張貼的“肥豬拱門”窗花、再到近日風靡網(wǎng)絡的“啥是佩奇?”……關于“豬”的話題,似乎幾千年來不曾停歇,至于我們后世會怎樣?誰知道呢?
主辦單位:中國電力發(fā)展促進會 網(wǎng)站運營:北京中電創(chuàng)智科技有限公司 國網(wǎng)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銷售熱線:400-007-1585
項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傳真:010-58689040 投稿郵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編號:京ICP證140522號 京ICP備14013100號 京公安備11010602010147號
前幾天,在單位寫字樓等電梯時,一某知名礦泉水的視頻廣告吸引了我的注意,讓我在等待電梯的“垃圾時間”里少了一絲焦躁、多了一些感慨。視頻很簡單:一個礦泉水瓶,經(jīng)過一點點注入水,瓶身逐漸演化成一個“豕”字,即“豬”字。而后,畫面飄過一個房頂,蓋上“豕”字,一個現(xiàn)代漢字——“家”字如沙漏般立刻浮現(xiàn)與眼簾。
且不論這礦泉水質(zhì)量如何,單論這則廣告創(chuàng)意還是動了幾分心思的。況且,時下正是破舊迎新之際,這個創(chuàng)意也是十分“應景兒”的。
公元2019年是我國農(nóng)歷乙亥豬年。說起“豬”來,它不僅是我國十二生肖中的一個,而且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首先,咱接著開篇說的“豬”字與“家”字的淵源。遠在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西漢時期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中就有記錄:“宀為屋也”,“豕”為豬也,二字相合即為“家”也。在中華民族這個以農(nóng)耕文明為基礎而發(fā)祥起來的中華文明系統(tǒng)中,充分說明了“有家就有豬”、“無豬不成家”的道理。也由此可見,豬——這個被我們祖先最早馴化并飼養(yǎng)的家畜,對于我們先民社會非凡的意義。而后,明代李時珍又言:“豬為天下畜”。時至今日,民間仍然有“百菜不如白菜,諸肉不如豬肉”的說法??梢姡i在我們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其次,從傳統(tǒng)房屋的構建來看“豬”的重要意義。在我國古代、甚至現(xiàn)在的某些北方的農(nóng)村地區(qū),依然保留著院子的西南角位置建設豬圈或者廁所的傳統(tǒng)。至于為何放在西南角,說是跟“風水”有關。其實更大的原因是由于我國北方冬季西北方居多,夏天東南風多,一年四季西南風最少,把豬圈設在西南方,可以防止豬圈的氣味被風吹到房間里來,可見我們老祖宗的風水理論還是很有科學依據(jù)的。同時,由于豬是農(nóng)業(yè)社會家庭中的重要的財產(chǎn),為了防止盜賊,有的房子結(jié)構為上下兩層,類似現(xiàn)代的LOFT格局:上層住人、下面是豬住的地方,也就是“豬圈”。無論怎樣,從豬圈幾千年來成為人們居所的“標配”來說,不難看出“豬”與人類生活的息息相關。
接著,從歷史文物中領略“豬”的魅力。湖南博物館中,有一件當?shù)爻鰣D漢代瓷豬圈。這個瓷豬圈是在一個陵墓中出土的若干文物之一。這件瓷豬圈制作相當精美,豬圈中清晰可見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在悠閑地吃著草料,四周是橢圓形的磚石砌起,墻上還陰刻著精美的瓦片,可見主人對豬的喜愛,夢想將自己生前飼養(yǎng)的家豬帶到陰間,祈禱自己來另一個世界里也能有豬肉可以吃、安享溫飽。也是在漢代,由于那時候的人們有“視死如視生”的觀念,認為人死后靈魂會在另一個世界里重生,因此生前享受的物質(zhì)財富也要被帶到陵墓中,在另一個世界里陪伴自己。漢代的“玉豬握”就是這樣背景下的產(chǎn)物。豬,又是財富的象征。所以漢代的大戶人家、王侯將相都喜歡在死后手里還能時刻握住那只玉豬。小小的玉豬,短軀干、長嘴、尖耳、體態(tài)豐腴、憨態(tài)可掬。玉質(zhì)百中泛青、晶瑩溫潤、雕刻采用漢代獨有的“漢八刀”技藝,線條簡潔明快、遒勁有力、干凈利索、揮灑自如、寥寥幾刀便將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豬刻畫得出神入化,顯示了我國古代匠人高超的藝術文化水準。又因為玉,從原始社會開始就被古人認為是人類與上天溝通的媒介,不僅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更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神秘禮器,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更是非王侯將相不可用的。而在如此珍貴的玉器中,出土了大量的玉豬形象,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當時人們對豬的喜愛和珍視程度。
再說,“豬”與“年”那些扯不清、理還亂的故事。今年擁有400多年歷史的網(wǎng)紅故宮也“上新了”——特別推出了“紫禁城里過大年”的活動。說起紫禁城里的春節(jié),有一項傳統(tǒng)是不能不說的。那就是每逢春節(jié)期間,在坤寧宮里都要進行的“朝祭”。所謂“朝祭”,就是由清朝統(tǒng)治者信奉的薩滿法師祭祀的系列活動。其中,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皇帝要帶領王公大臣到坤寧宮里分享祭祀的“祚肉”。這種“祚肉”其實就是白水煮豬肉,無鹽無味,半生不熟,而且都是大塊大塊的,味道實在難以恭維。但由于分享的祚肉是薩滿祭祀的貢品,也是皇帝對王公大臣的褒獎,就連皇帝本人也要當眾吃下。王公大臣們?nèi)舨怀陨踔脸缘臅r候表現(xiàn)得不情愿都會被認為是對薩滿的褻瀆、對皇權的蔑視,所以這大碗的“白水煮豬肉”縱使再難以下咽,也要虔誠而“愉快”地吃得干干凈凈。這些平日里吃香喝辣的王公大臣們哪里受得了這個“罪”,據(jù)說后來就有人賄賂宮中的太監(jiān)事先在分配的碗里加點椒鹽、或者在割肉的刀上面夾帶點用浸泡過醬汁的綿紙,只為了在白花花的豬肉里帶點味道。而那些沒有賄賂太監(jiān)的王公大臣們可就慘了,只能當著皇帝的面,把一大碗無味半生的滾刀肉吃得干干凈凈。而皇帝對此事大多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也有例外的情況,乾隆年間,就因為有大臣被皇帝發(fā)現(xiàn)在吃“祚肉”是自己私帶食鹽,被乾隆發(fā)現(xiàn)了,皇帝大怒,立即被革職發(fā)配,真所謂“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p>
拂去遠古風化的遺痕,透過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大門上張貼的“肥豬拱門”窗花、再到近日風靡網(wǎng)絡的“啥是佩奇?”……關于“豬”的話題,似乎幾千年來不曾停歇,至于我們后世會怎樣?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