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端產能創(chuàng)造歷史新高的同時,集中式光伏裝機量也達到新的高峰。
背靠“雙碳”目標,受到新型電力系統(tǒng)的指導,大基地模式作為當下地面光伏電站的主流開發(fā)模式,在促進集中式新增裝機量上作用明顯。2023年成為集中式光伏飛速發(fā)展的一年,1-10月集中式新增裝機達到61.79GW,同比增長257.8%。
從國家級的第一、二、三批風光大基地到沙戈荒基地再到水風光一體化基地以及采煤沉陷區(qū)基地,總規(guī)模450GW的國家級大基地規(guī)劃為集中式劃定好到2030年的發(fā)展方向。
在2023年4月的國家能源局第二季度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曾介紹,第一批9705萬千瓦風光大基地項目已全面開工,項目并網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力爭今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網投產。對比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截至11月底第一批已建成并網4516萬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準超過5000萬千瓦,正在陸續(xù)開工建設。大基地項目存在推進不如預期的風險。
12月是一年當中裝機最火熱的月份,2023年底,一大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及沙戈荒項目接續(xù)并網。
其中,“五大六小”作為下游光伏電站開發(fā),尤其是大基地項目開發(fā)的核心力量,于2023年底完成多個百萬千瓦風光基地項目并網。
如國家能源集團牽頭開發(fā)寧夏騰格里1300萬千瓦、甘肅巴丹吉林1100萬千瓦等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寧夏寧東、青海共和等一批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成投產;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青海區(qū)域華能青海分公司12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完成并網;華電新疆公司在新疆開發(fā)建設的國家第一批、第二批410萬千瓦沙戈荒疆內消納的“多能互補”風光火儲新能源基地全部并網發(fā)電等。
“建成即并網”
隨著新能源規(guī)模化快速發(fā)展,消納不足等問題越發(fā)凸顯,去年年底多省多地分布式光伏消納空間告急。對于超大體量的大基地來說,消納一直是其建設面臨的重要考驗之一,如何平衡各區(qū)域發(fā)電和輸送電至關重要,涉及變電站和特高壓輸電通道的建設等。缺少變電站則新能源不能接入電網,意味當地沒有消納能力;缺少特高壓輸送通道,大基地項目無法并網。
2021年,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資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成為推動送出工程建設的核心文件,其明確新能源機組和配套送出工程建設的不同步將影響新能源并網消納,各地和有關企業(yè)要高度重視新能源配套工程建設,采取切實行動,盡快解決并網消納矛盾,滿足快速增長的并網消納需求。
大基地項目的順利投產離不開電網公司提供的網架支撐。如國家第一批大基地中裝機規(guī)模最大、國內在運最大陸上風電基地——中國廣核集團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全容量并網,國網蒙東電力推動配套電網工程,用四個半月時間完成賽音昭500千伏升壓站送電工程,確保了新能源項目“建成即并網”。中廣核介紹該項目是全國第一個通過直流800kV特高壓外送消納的新能源項目。
據了解,2023年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送出工程實現(xiàn)全部投運。
項目包括伊穆直流外送嶺東100萬千瓦風光項目送出工程、魯固直流外送400萬千瓦風電項目送出工程、錫盟特高壓外送二期400萬千瓦風光項目送出工程。據悉,以上三項送出工程于2023年陸續(xù)開工,工程投產后,預計每年可向華北、華東、東北地區(qū)輸送清潔電能270億千瓦時。
蒙東地區(qū)作為我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也是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電網規(guī)劃的重要送端電源基地之一,全面展示著大基地建設與電網投資的最新成果。
可以看到,隨著電價機制完善、新能源消納需求走高,電網投資在2023年迎來高峰。
2023年年初,國家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曾明確表示,2023年將加大投資,其中電網投資將超過5200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
該投資計劃在2023年逐步細化、陸續(xù)展開,據悉,3月,國家電網特高壓公司發(fā)布了集中采購批次計劃安排,特高壓建設分公司分別在1月、4月、7月和10月完成共四批次集中采購招標。特高壓核準及開工明顯提速。
2023—2025年,開啟繁忙特高壓建設
特高壓建設主要是通過直流解決能源外送,交流配合直流實現(xiàn)能源的匯集及調配。本輪特高壓建設提速自2022年8月開始,國家電網宣布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并明確了分階段特高壓項目實施節(jié)奏:
1)開工建設“四交四直”特高壓工程(金上—湖北、隴東—山東、寧夏—湖南、哈密—重慶直流以及武漢—南昌、張北—勝利、川渝和黃石交流),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
2)加快推進“一交五直”等特高壓工程前期工作(大同—天津南交流以及陜西—安徽、陜西—河南、蒙西—京津冀、甘肅—浙江、藏電送粵直流),總投資約1100億元;
3)全力做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光電基地5個送出通道方案研究,超前謀劃項目儲備,為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奠定基礎。
中信證券11月研報指出,自進入2023年以來,國家電網已經實現(xiàn)四條特高壓直流項目的開工以及相應設備招標工作;結合國家電網招標計劃,陜北-安徽、陜西-河南等項目在2023年上半年逐步開啟可研、勘探工作,有望于2024年完成可研,進入開工階段。同時,特高壓直流項目與柔性直流技術融合的特高壓直流混合項目加速落地——蒙西-京津冀、甘肅-浙江兩條線路在可研招標文件中披露將采用上述技術路線。
據西部證券下半年研報顯示,2023—2024年預計特高壓直流將密集核準,預計包括9條直流線路。其中,金上—湖北、隴東—山東、寧夏—湖南直流特高壓輸電項目在2023年開工建設,哈密—重慶于2023年7月獲核準批復,藏東南—粵港澳大灣區(qū)進入批前公示階段,因此預計2023年核準開工的直流特高壓項目為5條,達到歷史最高值;預計剩余已明確規(guī)劃的線路將于24年核準完成,24年核準開工的數量達到4條。
具體而言,以“寧電入湘”為例,作為國家第一條以開發(fā)沙漠光伏大基地、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項目配套煤電464萬千瓦、光伏900萬千瓦、風電400萬千瓦,清潔能源電量占比超過50%。2023年6月,該項目正式開工,外送通道建設不斷提速。
據湖南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于今年1月介紹,“寧電入湘”線路工程共建塔基4071基,目前累計完成820基,占比約20%,計劃2025年建成投運。
其中,湖南段線路工程共918基,累計完成31.2%;寧夏段線路工程共493基,累計完成42.5%;甘肅、陜西、重慶、湖北境內線路工程共1928基,完成13.5%。
據了解,該項目將于今年推動線路、換流站、配套電源等項目開足馬力建設,完成全部投資的80%。目前總體有序推進,為2025年投產送電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特高壓工程也在加速啟動。如2023年12月,國網寧夏建設分公司取得自治區(qū)發(fā)展改革委《關于支持建設甘肅-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的函》,預示著該工程項目前期工作正式啟動。
該項目是沙戈荒地區(qū)重點新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可將甘肅優(yōu)質煤炭和新能源資源轉換成電力送出,發(fā)揮中西部地區(qū)綠色能源優(yōu)勢,工程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擬通過一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送電華東負荷中心,滿足地方經濟的發(fā)展需要。
今年年初,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阿壩—成都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獲得四川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批復。
大基地與特高壓相輔相成。隨著第一批全部投產在即,第二批大基地陸續(xù)開工,對消納持續(xù)提出挑戰(zhàn)。第二批風光大基地規(guī)劃建設455GW,其中十四五期間規(guī)劃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200GW,外送150GW,本地自用50GW,十五五期間規(guī)劃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255GW,外送165GW,本地自用90GW。中信證券指出,結合能源基地建設規(guī)劃,考慮到目前建成、在建、待建的特高壓項目外送能力與實際建設節(jié)奏,我們預計“十五五”期間特高壓工程仍存在較強的建設需求。
中信建投同樣指出,沙戈荒大基地消納問題嚴峻,可實現(xiàn)長距離、大容量電能外送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需求剛性且持續(xù)。由于大基地外送需求規(guī)模較大,假設單條直流特高壓輸送能力達到12-15GW,現(xiàn)有特高壓線路不足以滿足外送需求。由此“十四五”末至“十五五”期間,將會持續(xù)有特高壓項目進行動態(tài)增補。柔性直流是新增輸電線路的優(yōu)先選擇,已成為明確的技術趨勢。
2024年度特高壓工程仍是重中之重,國家電網最新表示,2024年將繼續(xù)加大數智化堅強電網的建設,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阿壩至成都東等特高壓工程開工建設。圍繞數字化配電網、新型儲能調節(jié)控制、車網互動等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數智化堅強電網示范工程,預計電網建設投資總規(guī)模將超5000億元。
來源:世紀新能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