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兒時過年這天,我們百福司人不到鋪上睡懶瞌睡,起得很早,上了茅廁,洗漱完畢,父母開始弄早飯。不烤糍粑、不下包面、不煮油粑粑,熱的是頭天沒歹(吃)完的剩菜,炒的是頭天沒歹完的剩飯,儲藏到碗柜里的那些食物都得清理出來。
歹現(xiàn)菜現(xiàn)飯的早飯,騰出占用的碗、盤、碟、缽、盆,把要用的和沒用的餐具都取出來,整個清洗一遍,也便于用濕帕子從里到外的收拾,清除的是油漬、鹽漬、煙垢......不再平面擺放了,一個個重疊得立體、整齊,使得擁擠的碗柜有了寬敞的空間。
年早餐的現(xiàn)菜非常豐富。有葷、有素,有蒸菜、有湯菜,有咸菜、有涼菜,不需要另外炒菜,不需要打油茶湯。辣辣的、甜甜的、酸酸的、軟軟的、香香的歹得非常高興。愛喝早酒的老人,倒上一杯,他們小口呡(抿)酒,大口歹菜,幸福蕩漾到臉上。
我們百福司人的這個習(xí)慣好,頭天的剩菜、剩飯年早飯一頓歹了,不再撿拾到碗柜里,更不會擺到下午團年的飯桌上。團年的飯不用鼎罐煮了,焯二十斤米用甑子蒸,團年的菜到火塘里用鼎罐燉、燜、鹵,到柴灶上用鍋子來蒸、來炸、來炒......
其實百福司人團年的時間沒有統(tǒng)一,形成了凌晨三點和五點、七點過的三種不同點的晨年,上午八點和十點、十二點過的三種不同點的早年,下午三點、五點和七點過的三種不同點的正規(guī)年......不管時間早晚,我們百福司人在臘月三十這天團年過的才是一個鬧熱年。
百福司的少數(shù)民族多,還有很多祖籍湖南、江西、廣東、安徽、河南、貴州、四川的客家人,還有各個姓氏的幾大宗族,才在過年這天的時間上有了先后的排序,也就從凌晨到傍晚,過年的鞭炮一致在街上和鄉(xiāng)里輪流在各個時段炸響,掀起了歹團圓飯的高潮。
過年這天的一些大菜,頭三天就開始準備,并在臘月二十九(臘月小的二十八)進行烹調(diào)。到了臘月三十這天弄年菜時好回鍋,該炸的再炸一遍,該蒸的再蒸一遍,該燉的再燒開一遍,不會在烹調(diào)時花太長的時間,熱漉漉的端上桌,到大門口炸了鞭炮,馬上團年。
臘月三十的早飯盡管隨便,歹的剩菜、剩飯,這頓飯菜盤點到肚子里,為團年的飯桌上不擺剩菜,為每個家人不歹剩飯,才是最好的安排。一甑子的年飯,一桌子的年菜從鼎罐里舀,從蒸隔里端,從鍋子里炒,熱騰騰、香噴噴,顏色好看,味道爽口,才歹得高興。
我們年紀幼小,不懂得父母的意思,想歹糍粑、包面、油粑粑。他們哄我們那些東西過年的早晨歹不得,歹了熱天身上要長皰瘡。聽到要長皰瘡,不敢吵鬧、哭鬧,在父母的規(guī)勸下,乖乖地端碗歹飯。過年這天不弄中飯,一連歹了三碗,肚子歹得太飽了。
后來才明白,那是父母的儉省、節(jié)約。不浪費頭天的剩菜、剩飯,倒了喂豬、喂雞太可惜了。弄成過年的早飯,這樣的處理,讓占用的碗、盤、碟、缽、盆空了、洗了、濾了,用來舀各種年菜擺到團年的飯桌上,還是父母說得好聽的幾句話讓我聽了確實相信。
我覺得父母不是吝嗇,還是會過日子養(yǎng)成的習(xí)慣。過年準備的食物在多,那也是平時的省吃儉用,把攢的錢,把攢的供應(yīng)指標,都變成了我們過年歹的年飯、年菜。食物在多不能扔掉、丟掉,只有歹到了肚子里,才對得起父母一年到頭的辛苦、勞累。
就像穿的衣褲,臟了洗了又穿,爛了補了又穿,不可能洗一回澡換一身新,不可能有太多的錢和布票經(jīng)常到供銷社的布匹門市部扯布、經(jīng)常到縫紉社去做。那時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順口溜編得好,確實是我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那個年代條件在差,我們百福司人都要喂頭肥豬,喂幾只雞、幾只鴨、幾只鵝,喂一只羊,臘月份殺了、腌了、炕臘了過年。平時歹的雜糧、粗糧多,歹的蔬菜、野菜多,要攢點錢,要攢點指標,留到臘月好買回家,就是要讓一家人把年過好。
現(xiàn)在想來還是父母在平常的日子把握得好,既不讓我們挨冷,也不讓我們挨餓,要打牙祭,到田里、溪溝去抓黃鱔、泥鰍,去撮蝦子、螃蟹,到河里去摸灘螺螄、去翻巴巖魚、去釣爬齒魚,只要想出辦法搞得到好歹的食材,一般不去動用每人一個月的半斤肉票。
之后年年過年的這天早飯,我們在不會吵鬧著要父母烤粑粑歹,他們把頭天的剩菜、剩飯熱好了,我們端起碗歹得愉快。兒時的年過得幸福,感謝的還是父母平時的精打細算,讓我們像別人家的崽崽伢還能歹到餅干、水果糖、柑子、柚子、甘蔗、葵花、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