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凌晨,極越CEO夏一平在朋友圈發(fā)布長文,直言“都是我的錯”,并深刻反思了在戰(zhàn)略決策、用人選擇、管理風格和營銷策略等多方面的失誤,承諾“如果有機會”將承擔全部責任并帶公司重回正軌。
極越的困境,看似“突如其來”,實則“早有隱喻”。12月11日,傳播供應商“Tech 星球”多次催款沒結果后,公開索要36萬元傳播款,由此暴露出極越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之后,“資金缺口高達70億”“某核心部件供應商被欠款數(shù)千萬”“前11個月僅交付約1.4萬輛,11月交付量環(huán)比下降20%”等新聞接二連三爆出,加上員工轟轟烈烈的維權,一起將極越推入了困境。從極越CEO夏一平的表態(tài)和內部人士的爆料可以看出,極越汽車走到如今地步,和跑馬圈地過程中的盲目激進有很大關系。
背靠百度與吉利兩大巨頭的極越深陷輿論旋渦,誓要打造豪華智能電車“天花板”的高合汽車直接“涼涼”,一度風光無限的威馬汽車黯然收場……這些年來,造車新勢力們“一哄而上”又“處處暴雷”,一路跌跌撞撞,不禁引發(fā)業(yè)界對“新能源汽車競爭激烈”的思考。
為什么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多如牛毛,最終能闖出一片天地的品牌卻寥寥無幾?那些還沒“上桌”的企業(yè),在企業(yè)內部管理與外部合作中,是否有過科學的平衡?在技術創(chuàng)新、品牌影響力打造等方面,是否有過嚴格的自我審視?新能源汽車賽道看似繁花似錦,但是,強手如云,只有越過如春秋戰(zhàn)國般的激戰(zhàn),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湖南日報 曹茜茜)
評論